起病悄无声息,但有迹可循,膜性肾病你了解多少?
有一种病症是肾病综合征的一种,即膜性肾病,它起病非常的隐秘。当很多人对健康常识不了解可能会忽视,任由这种病症发展,会对身体健康造成非常大危害,排尿甚至都会变得困难。具体有哪些症状呢?我们一起来了解下!及时规避和预防!
1、大量蛋白尿:膜性肾病是足细胞受损所致,患者特点是大量蛋白尿,24小时尿蛋白定量>3.5g甚至>5g、>10g等;
很多人会疑惑怎么区分正常尿液和蛋白尿呢?这个冷知识小编帮大家科普清楚:
尿液特点:若存在蛋白尿较多时,尿中泡沫增多,泡沫特点为小而密、经久不散,此时需要警惕蛋白尿。现象如上,但尿液检查数据更为靠谱,包括尿常规、蛋白定性、尿微量白蛋白检测,观察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肌酐的比值是否增高,若明显增高可进一步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。若24小时尿蛋白定量>150mg/d,则提示为蛋白尿。
2、低蛋白血症:随着尿蛋白排出,血中白蛋白水平会有一定程度降低,当血白蛋白水平<30g/L时,则可出现低蛋白血症,多数血白蛋白水平<25g/L,甚至部分患者血白蛋白水平会达到个位数;
3、水肿:与低蛋白血症有关,表现为双下肢水肿、全身水肿,甚至出现胸水、腹水、心包积液、肺水肿等严重情况。
4、脂代谢紊乱:出现低蛋白血症时,肝脏会加快合成蛋白,同时会合成脂蛋白,从而造成脂代谢紊乱。
膜性肾病是一种肾小球的免疫性疾病,主要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。原发性的膜性肾病的病因现在为止并不是完全清楚,分析原因可能是和病毒感染以及环境污染有一定的联系。膜性肾病起病原因根据病症各异有所不同,具体如下:
1、原发性膜性肾病:如同大部分的肾病一样,本病可能是原发的,就是肾脏出了问题,可能和病毒感染、药物使用有关,需要去挖掘日常生活中或者起病前发生的事件;
2、继发性膜性肾病:常见的是长期慢性乙肝、系统性红斑狼疮、药物,这一类病人累及肾脏以后,其中有一种肾脏损害的病理类型就叫做膜性肾病。
膜性肾病是肾病的一种类型,需要做肾活检穿刺术明确诊断,单靠临床症状或者验血结果,很多情况下是没有办法诊断的。新出了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,往往有80%的病人有一定的特异性,可以诊断为原发性膜性肾病,但是诊断的金标准还是肾活检穿刺术。
膜性肾病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的几点:
1、当出现浮肿比较明显的时候要注意利水消肿,谨防出现心衰的一些并发症。
2、膜性肾病容易出现感染的情况,特别是在用糖皮质激素加免疫抑制剂的时候,所以预防感染非常重要。
3、膜性肾病容易出现血栓栓塞并发症,所以抗血小板治疗,特别是在血浆白蛋白低于25g/L的时候,还要适当的抗凝治疗,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。
另外,膜性肾病治疗中还要注意急性肾衰竭的发生。因此利尿消肿,积极地控制血压,抗凝、抗血小板治疗,预防急性肾衰竭,在整个膜性肾病的治疗过程中都是应该引起注意的。
膜性肾病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控制水以及盐的摄入量,不可食用太油腻的食物,特别是浓汤类油腻食物,对于膜性肾病而言,医院治疗加上病人后期配合才能实现好的效果,低盐低脂避风寒,避免复发抗感染,谨遵医嘱定期复查,给肾脏减负减压,多加注意慢慢便会康复。